top of page

中国碳信用额市场分析

中国碳信用市场及案例研究

by Pelin Zhang and Raymond Wang, SSBTi.org 20230810 with the help of Waldo.


概述


中国于 2021 年启动的碳信用市场是全球排放量最大的市场,旨在激励企业减少排放[1][2]。该市场在基于强度的交易系统上运作,公司可以在其中购买和出售排放信用额[3]。碳信用额价格预计将从2021年的50元/吨左右上涨至2030年的93元/吨[4][4]


中国碳信用的政策框架包括碳排放权登记、交易和结算的规定[5]。中国还承诺到2030年将排放强度降低60-65%,并于同年达到峰值排放[4]


北京和上海的案例研究表明了碳信用市场的有效性。京津冀地区碳市场降低碳强度14.04%[6]。在上海,采用低碳技术改造建筑显着节能并减少碳排放[7]


然而,市场面临挑战,例如需要准确收集和报告排放数据[8]。该市场预计将增长,到 2028 年全球碳信用额市场预计将达到 2.68 万亿美元[9]


技术,尤其是区块链,通过减少碳信用市场的排他性并提供透明度,在碳信用市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11]


中国碳信用市场存在国际合作潜力。重新启动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体系(一项自愿碳信用计划)可能会在这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2]。到 2030 年,对碳信用额的需求可能增加 15 倍或更多,到 2050 年,碳信用额的需求可能增加 100 倍[13]



中国碳信用市场概况


中国于2021年7月16日在上海启动首个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使其成为全球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1][2][14]。该计划为减少排放量的公司提供经济激励,允许年底低于分配限额的公司将差额作为信用出售,而超出限额的公司必须购买额外的信用[1]。信用额度的初始交易价格为每吨碳 48 元(7.40 美元),第一天结束时升至 51.23 元(7.89 美元)[15]。这一举措是中国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的一部分,考虑到截至2019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这是一个重要的目标[16][8]


中国碳信用市场是国家碳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能源安全和经济重新开放的担忧,预计 2023 年市场将放缓[17]。中国是全球自愿碳市场最大的碳信用额供应国,一季度占碳信用额总额的20.8%[18]。 CBGEX建立了专业的碳信用交易市场平台,其中包括北京排放配额(BEA)[19]。中国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于2022年开始运行,电力行业2000多家排放大户必须参与[20]。中国碳市场初期减排效果有限[21]。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有望成为中国碳市场的关键政策工具之一[22]。中国大幅增加碳定价方面的学术成果,体现了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决心[23]。一项非营利性调查显示,中国碳信用额的交易价格可能约为每份 50 元人民币[4]。中国新的排放交易体系(ETS)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是欧盟碳市场的三倍[24]。路孚特碳市场调查凸显了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主要挑战和预期扩展领域[25]


作为中国承诺到 2030 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一部分,中国碳信用市场于 2021 年 7 月 16 日启动,该市场是全球排放量最大的市场。该市场允许企业根据其排放水平购买和出售碳信用额。然而,对能源安全和经济重新开放的担忧预计将减缓2023年市场的发展。中国是全球自愿碳市场中最大的碳信用额供应国,一季度占碳信用额总额的20.8%。国家排放交易计划(ETS)于2022年开始运行,电力行业2000多家排放大户参与其中。中国还大幅增加了碳定价方面的学术成果,表明了其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承诺。中国的碳信用额可能会以每信用额 50 元左右的价格进行交易。总体而言,中国碳信用市场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


中国一直在准备重新启动六年前被搁置的自愿碳信用额[26]。中国的涵盖实体可以使用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涵盖的项目产生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最多可用于其排放量的 5%[22]。中国政府已启动公众咨询,以在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下产生自愿碳信用额[27]。我国碳市场运行监管框架全面、涵盖多个角度[21]。中国的全国碳交易计划,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启动,最初针对电力行业的碳排放[3][4]。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受《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监管[28]。中国当局还在制定国务院法,为碳排放交易体系提供更健全的法律框架[29]


中国的碳信用市场是全球排放量最大的市场,于2021年启动,作为中国承诺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一部分。然而,对能源安全和经济重新开放的担忧预计将减缓市场的发展到2023年,中国是全球自愿碳市场最大的碳信用额供应国,一季度占碳信用额总额的20.8%。国家排放交易计划(ETS)于2022年开始运行,电力行业2000多家排放大户参与其中。中国还大幅增加了碳定价方面的学术成果。中国的碳信用额可能会以每信用额 50 元左右的价格进行交易。总体而言,中国碳信用市场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



中国碳信用额政策框架


中国已实施全国碳交易计划,并于2021年开始运行,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该计划创建了一个碳市场,排放者可以在其中买卖排放信用额[3]。在新法规颁布之前,现行的试点措施将作为排放权交易计划运作的立法框架[5]。中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将排放强度降低60-65%,并在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4]。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旨在通过信用形式的经济奖励和处罚来激励企业减少排放[1]。该计划涵盖重工业和制造业,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气候政策[24]。然而,专家质疑该交易计划是否雄心勃勃,足以帮助中国实现减排目标[14]


中国实施了碳信用核查和认证的政策框架,其中包括各部门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MRV)指南[22]。该框架对于中国国家排放交易计划(ETS)的监管结构至关重要[30]。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建立碳信用市场框架,发布项目认证文件[31]。中国一直在积极制定立法框架和技术指导,以加快碳信用政策的实施[32]。中央还发布了实现二氧化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指导意见[33]。总体而言,中国正在依靠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来履行其碳中和承诺[34]。碳交易是中国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机制[35]



案例研究:北京碳信用交易


京津冀碳市场有效降低碳强度14.04%[6]。尽管如此,由于市场流动性不足,北京碳市场成熟度较差,经济效益有待提高[36]。国务院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15)要求在中国(包括北京)发展排放交易体系(ETS)[37]。快速增长的全球碳信用额交易市场预计十年内价值约1万亿美元[38]。然而,当前市场分散且复杂,表明需要一个大型、透明、可验证且环境稳健的自愿碳市场[13]


北京碳信用项目的成功得益于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39]。北京碳市场试点成熟度位居第一 彰显有效性[40]。北京碳交易的成功案例之一是安定垃圾填埋气项目,该项目于2005年获批并已成功运行[41]。 2022年开始运行的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也为北京的碳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20]。总体而言,北京的碳信用项目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做出了贡献[42]


北京碳信用市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北京绿色交易所,该交易所将主办国家CCER(减排碳信用)交易平台,旨在成为国际交易中心[18]。北京环境交易所(CBEEX)一直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积极支持中国碳市场的发展[19]。北京市也准备启动地方碳交易市场[43]。此外,森林所有者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对于自愿森林碳抵消项目至关重要[44]。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于北京碳信用市场的运作和成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的碳信用市场有几个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北京绿色交易所将成为CCER国家交易平台,旨在成为国际交易中心[18]。北京环境交易所(CBEEX)一直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积极支持中国碳市场的发展[19]。北京市也准备启动地方碳交易市场[43]。此外,森林所有者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对于自愿森林碳抵消项目至关重要[44]。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于北京碳信用市场的成功和发展非常重要。



案例研究:上海碳信用项目


上海的碳信用项目在减少碳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项案例研究发现,采用低碳技术改造 67 座建筑,每年可节省能源超过 78,083 吨煤炭,并减少约 189,946 吨碳排放[7]。另一项研究对上海的 LEED-CI v4 项目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估,强调了可持续建筑实践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重要性[45]。此外,上海的一项建筑垃圾回收研究估算了碳排放量,并强调了废物管理中生命周期评估的必要性[46]。这些案例研究表明,上海的碳信用项目有潜力为中国到 2030 年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承诺做出贡献[12]。


上海的碳信用项目在减少碳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世界银行资助的一个项目重点是扩大上海建筑的低碳投资[7]。上海还被选为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的牵头单位,凸显了其在碳市场发展方面的成功[47]。中国全国碳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48]。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例如碳市场内的数据完整性问题[49]。总体而言,上海的碳信用项目有助于中国承诺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12]。


上海的碳信用项目,如世界银行资助的低碳城市绿色能源项目,在扩大低碳建筑投资、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91]。上海正在主导中国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这表明其在碳市场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94]。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启动全国碳交易进一步凸显了上海在全国碳市场中的重要性[93]。然而,碳市场内与数据完整性相关的挑战仍然需要解决[95]。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上海的碳信用项目仍为中国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承诺做出了贡献[12]。


除了之前的总结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碳交易试点预计将于2023年启动[50]。上海浦东新区探索建立个人碳信用体系[51]。碳信用交易回归备受期待,预计将涉及联合实施(JI)项目、排放交易(ET)等交易产品[31]。上海碳市场的实施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阻碍,但上海的努力与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目标是一致的[52]。上海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遵循十步流程[53]


总之,上海碳信用项目的经验教训包括对中国区域碳市场试点的评估及其各种方法[54]。具体项目的成功和经验教训已记录在利兹大学和可持续城市化联盟编写的政策简报中[7]。中国正在探索个人消费减排潜力并将其包装为碳资产[51]。实证结果表明,北京、上海、湖北碳交易体系有效减少了碳排放[52]。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正在评估[55]。中国碳市场初期,减排效果有限[21]。中国已制定量化碳减排目标并积极建立碳交易[56]。中国全国碳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48]。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经验教训,既有自身的实践,也有其他试点的经验教训[57]。美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主要涉及期货形式的碳产品[28]



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市场趋势与挑战


中国于2021年启动了全国排放交易计划,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11][13][14]。该计划为公司减少排放提供激励,允许他们在排放量低于限额时出售信用额度[11]。信用额度的初始交易价格为每吨碳48元[17]。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19年其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12][20]。然而,人们担心该交易计划是否雄心勃勃,足以实现中国的减排目标[4]。


中国的碳信用交易市场正在经历重大发展。正在研究有效市场假说(EMH)以确定其在中国碳交易试点中的适用性[58]。对《巴黎协定》下碳信用额跨境交易的担忧可能会减缓2023年中国碳市场的发展[17]。中国计划2020年取消免费碳配额分配,标志着碳交易向实施和完善转变[56]。中国的国家排放交易体系正在扩大并向外资开放,同时也引入了个人碳减排激励措施[59]。中国的国家碳排放交易计划(ETS)于 2021 年开始运行,最初针对电力行业[20]。中国碳定价和碳信用交易的真正考验将是其对中高收入经济体的影响[23]。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碳交易市场的动态提供了宝贵的见解[60]。借鉴碳市场试点的成功经验,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预计将逐步扩大至其他行业[22]。准确预测碳价格对于了解中国碳交易市场动态至关重要[61]。中国承诺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因此需要大力改进碳交易[62]


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参与者面临着多项挑战。一大挑战是缺乏对碳金融的理解和认识,阻碍了市场的发展[63]。此外,中国贸易计划的规模和复杂性带来了重大挑战[64]。国内需求不足、金融参与有限、监管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数据完整性问题过多也被认为是市场的挑战[215,216,219]。需要解决这些挑战,以确保中国碳信用市场的成功和有效性[65]


2021年启动的中国碳信用市场,由于能源安全和经济重新开放的担忧,其发展面临挑战[17]。然而,预计中国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暂停碳信用额出口[18]。 CCER交易系统的开发已接近完成,据传将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运营[31]。中国的全国碳市场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66]。虽然碳交易计划是一大进步,但它可能不是中国及其他地区碳排放减少的主要推动力[4]。中国先进技术能力或为碳中和之路开辟新发展途径[42]。中国的碳市场为绿色产业的外国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67]。中国碳市场进入新阶段,对国家环境问题影响深远[21]。总体而言,中国碳信用市场是碳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23]


2021年启动的中国碳信用市场,由于能源安全和经济重新开放的担忧,其发展面临挑战[17]。然而,预计中国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暂停碳信用额出口[18]。 CCER交易系统的开发已接近完成,据传将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运营[31]。中国的全国碳市场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66]。虽然碳交易计划是一大进步,但它可能不是中国及其他地区碳排放减少的主要推动力[4]。中国先进技术能力或为碳中和之路开辟新发展途径[42]。中国的碳市场为绿色产业的外国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67]。中国碳市场进入新阶段,对国家环境问题影响深远[21]。总体而言,中国碳信用市场是碳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23]


中国的碳信用市场受到各种政府法规和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对碳信用市场产生了显着影响[68]。中国碳交易的建立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69]。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在实现新减排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70]。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碳减排效率效果显着[21]。政府正在考虑取消多余的排放配额以避免市场失衡[20]。中国的全国排放交易体系具有刺激低碳创新和减少排放的潜力[71]。政府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 承诺建立碳交易体系[23]。中国碳排放试点政策产生绿色创新效应[72]。中国政府表达建立全国碳交易体系的意愿[73]。这些法规和政策反映了中国为解决碳排放问题和建立健全的碳信用市场所做的努力。



技术在中国碳信用市场中的作用


区块链技术有潜力在中国碳信用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减少市场准入的排他性并促进市场的扩展[10]。天津发布全国首张区块链碳抵消证书,标志着区块链在碳市场的应用日益广泛[74]。区块链的使用还可以通过提供安全且不可变的交易记录来提高碳信用额的透明度和可信度[75]。此外,XRPL 区块链已实现碳中和,非常适合对资产进行代币化,包括碳信用额[76]。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试点项目来充分探索区块链在碳信用市场中的潜力[11]


中国的碳信用市场正在利用人工智能(AI)来提高其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碳排放和碳强度有积极影响[77][78][79]。机器学习模型被用来预测中国的碳价格和交易量[80]。此外,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排放并跟踪减排活动的有效性[81]。人工智能在碳信用审核中的应用也在探索中[82]。这些努力符合中国建立可持续、透明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目标[83]



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国际合作潜力


中国启动了国家排放交易计划,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11][13][14]。该计划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信用形式的经济奖励和处罚来激励企业减少排放[1][6]。中国制定了到 2030 年降低排放强度和峰值排放的雄心勃勃的目标[3]。然而,人们担心该交易计划是否雄心勃勃,足以帮助中国实现其减排目标[4]。


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国际合作是一个令人感兴趣和研究的话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案例研究和分析来探索这种合作的不同方面。一项研究使用 VAR-GARCH-BEKK 模型重点研究区域碳交易市场之间的溢出关系[84]。另一项研究比较了双边和多边碳排放交易体系联动作为中美气候合作的一种形式,重点关注东南亚作为潜在合作伙伴[85]。此外,还对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潜在联动方案进行了调查,包括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及日本和韩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联动[86]。这些研究凸显了中国碳信用市场国际合作的潜力以及这种合作对于经济高效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87]


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国际合作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在经济有效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87]。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进入碳市场来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向低碳经济转型[88]。与中国有限的碳市场联系可能会给每个国家的利益相关者带来优势[89]。碳市场有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56]。中美之间的挂钩排放交易体系(ETS)可以成为碳市场合作的途径[85]。此外,欧盟和中国之间可以促进清洁能源、脱碳技术和碳交易方面的国际合作[90]。总体而言,中国碳信用市场的国际合作可以为全球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于2021年启动的全国碳市场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173]。然而,其发展也存在挑战,包括对能源安全和经济重新开放的担忧[170]。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中国预计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暂停碳信用额出口[171]。 CCER 交易系统的开发已基本完成,据传将于 2022 年上半年开始运行[172]。虽然碳交易计划可能不是中国及其他地区碳排放减少的主要驱动力,但中国先进的技术能力可能会为碳中和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174][175]。中国的碳市场为绿色产业的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遇[177]。总体而言,中国的碳信用市场是减少碳排放努力的关键组成部分,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179]。


参考



参考来源:中国碳信用市场及案例研究

by Pelin Zhang and Raymond Wang, SSBTi.org 20230810 with the help of Waldo.

Comments


bottom of page